【榜样力量】擎风筑塔铸辉煌 砥砺奋进谱新篇——记甘肃建投2024年度先进单位(集体)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风电设备事业部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日期:2025年04月10日 点击量:0

在河西走廊的广袤天宇下,一座座白色巨人正以优雅的姿态转动叶片,将呼啸的西北风转化为汩汩绿电。这些高达百米的现代风车背后,凝聚着甘肃建投新能源公司风电设备事业部全体员工的智慧与汗水。作为甘肃建投2024年度先进单位(集体),这支平均年龄仅34岁的年轻团队,以“擎风者”的姿态,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了令人瞩目的“加速度”,他们以风电塔筒为笔,书写着新时代的“风光”故事。

华润电力甘肃瓜州安北第六风电场B区200MW风电场

华润电力甘肃瓜州安北第六风电场B区200MW风电项目,是新能源公司2021年年尾中标的风电塔筒制作项目,项目位于瓜州县城东北85公里的戈壁腹地,这里风沙肆虐,交通闭塞。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紧迫的工期要求,风电设备事业部迅速组建了攻坚团队积极协调,全力解决原材料供应,生产调度等前期问题,组织技术骨干对供货范围内的 50 套风电机组塔筒、法兰、门磁系统、塔内结构件、爬梯上的安全导轨、塔筒内的照明系统、防雷接地线、电缆固定件等设备的生产供应方案进行了细致的优化与完善。为保障设备运输顺畅,提前规划运输路线,与专业运输公司紧密合作,制定了详细的运输方案,为项目的全面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从原材料供应协调到生产调度,从技术方案优化到运输线路规划,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。“当时我们就像在下一盘精密棋局,50套塔筒设备,涉及无数个零部件,容不得半点差错”风电设备事业部负责人回忆道。

瓜州,素有“世界风库”之称,年平均风速可达7米/秒,瞬间极大风速能突破30米/秒。如此恶劣的大风环境,对风电塔筒的稳定性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。在承建的华润电力瓜州项目中,为确保塔筒在强风下的强度与稳定性,项目技术要求5米直径法兰表面焊接后变形量不得超过2毫米——这相当于在百米高空完成精密手术。

风电设备事业部迅速组建技术攻坚团队,深入开展技术攻关,成功构建“工艺设计→方案落地→图纸执行→现场纠偏”完整技术链条,开展了《风电塔筒不同厚度母材焊工艺的研究与应用》《一种新型风电塔筒卷制应用技术》等项目的研究,实现技术方案的全面转化,攻克多项生产技术工艺难题。

面对塔筒结构稳定性技术难题,事业部技术团队对焊接工艺进行反复研究与调试,自主研发出“一种新型风电塔筒塔体不同厚度钢板对接焊接施工工法”进行施工,同时引进先进的自动化焊接设备,精确控制焊接电流、电压和焊接速度等参数,通过无数次的调试与优化,有效解决了焊接变形问题。

塔筒生产线环缝焊接作业工序

在实际操作中,一线技术人员不断探索创新,在焊接前借助红外测温仪实时监测,确保层间温度始终处于可控范围,采用精准的电加热设备,将焊接区域预热至合适温度,且在焊接过程中采用分段焊接、对称焊接等方法,最大限度地减缓了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,避免淬硬组织的形成,降低了焊接应力,使塔筒的焊接质量达到了最优效果,进一步提升了塔筒整体稳定性。“那段时间,车间里彻夜灯火通明,我们要经过上百次试验,采用了低温多层焊工艺,同时加强温控管理,最终成功将焊接变形控制在了2毫米内。”风电技术质量负责人说。

戈壁的风沙对塔筒漆面是严峻考验。传统喷涂工艺在这里往往“黯然失色”,常规涂层在风沙侵蚀下,不到三年就会出现明显磨损。

面对这个难题,风电设备事业部在油漆喷涂技术层面进行了积极创新与优化,打造出“三明治复合式”防护体系,“最外层是耐磨涂层,中间是防腐层,最里面是自修复层”技术质量负责人解释道,“就像给塔筒穿上了隐形盔甲,能使塔筒防腐寿命延长至25年以上。”

风电设备事业部风电塔筒堆场

新冠疫情期间,疫情的反复肆虐给各行各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。然而,风电设备事业部却在这片阴霾之下,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担当,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重重困难,凝心聚力全力谋划项目实施。2022年春天,当疫情再次袭来时,正值项目攻坚的关键阶段,原材料运输受阻,施工人员无法到岗,项目面临停摆风险。事业部积极配合新能源公司实施全员驻厂生产封闭管理的模式,全面摸排项目管理及施工人员离临和返临情况,通过动态摸排员工流动轨迹、协调武威市政府开通物流“绿色通道”,确保核心原材料按期到货,关键岗位人员驻守一线。

“我们把会议室改成了临时宿舍,就地铺一层木板,铺上一层垫被,再加一床被子,就是一个单人床了,条件艰苦,但员工们都予以理解,疫情来了,大家深知肩上的责任和担当,选择和公司共面难题。”风电设备事业部负责人回忆道。“最紧张的时候,团队创造了连续36小时作业的纪录。记得有个关键节点,我们20个人轮班倒,终于在重要节点前完成了项目塔筒的装车发货,全力保障了风电场并网发电时间节点进度。”

三年疫情期间,风电设备事业部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“两手抓、两不误”,严格按照武威市和新能源公司疫情防控要求,稳步开展项目生产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项目施工现场在疫情期间保持了良好的秩序,项目建设得以稳步推进,没有因为疫情而出现重大延误。顺利承建完成了华润电力围场元宝山300MW风电项目、金风科技甘肃张掖临泽30万千瓦风电项目、华电重工内蒙古阿拉善右旗150MW+15MW风电项目等40余项风电产业项目,累计完成风电塔筒制造近千套。他们在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的双重考验下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,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。这份成绩的背后,是全体事业部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团结协作。

内蒙古华电阿拉善风电项目塔筒首套发货

在项目建设中,风电设备事业部积极落实新能源公司“党建+”品牌建设战略,持续强化新能源公司“党建融合”理念,通过“工程质量、安全生产、工程进度、技术创新、科学管理、文明施工、成本效益”的融合互促,切实发挥党建工作在项目一线的政治核心作用,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,释放党建引领项目施工生产高质量发展的效能。

走进风电设备事业部的车间,墙上“党员责任区”的标识格外醒目。风电事业部把技术培训与政治学习相结合,培育出既懂业务又讲政治的复合型人才。技术质量负责人在党课心得中写道:“组装塔筒时要像螺栓连接那样紧密团结,调试设备时要像偏航系统那样校准方向。”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,使党建真正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。

风电设备事业部荣获甘肃建投2024年度先进单位(集体)

甘肃张掖临泽 56 套风电塔筒项目,要安装39套金风和17套临泽风电塔筒,面对项目建设时间紧、任务重的现状,新能源公司风电事业部迅速组建青年突击队,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投身到项目建设的攻坚战中。青年突击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,创新采用 “党建引领 + 技术创新 + 高效协作” 的模式,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。突击队加强与公司各部门及施工团队的沟通协作,定期召开项目协调会,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。在塔筒运输过程中,遇到了道路狭窄、桥梁限重等问题,突击队积极与当地交通部门沟通协调,制定了合理的运输方案,确保了塔筒的顺利运输。在项目建设高峰期,突击队成员主动放弃休息时间,加班加点,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。通过高效协作,项目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,实现了并网发电,为甘肃张掖地区的新能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金风科技甘肃张掖临泽30万千瓦风电项目塔筒装车

从苍茫戈壁到巍峨山区,跨越祖国12个省区的广袤天地,这些“擎风者”用钢铁巨臂丈量着祖国大地的辽阔,也用创新智慧描绘着绿色发展的蓝图。在他们身后,近千台白色风机如列队的卫士般巍然屹立,巨大的叶轮日夜不息地旋转,将大地的呼吸化作澎湃动能,让徐徐长风点亮千万家庭的温暖灯光,为美丽中国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洁能量。

这支平均年龄34岁的年轻团队,正在续写更壮丽的篇章。他们的故事里既有钢铁的硬度,更有创新的温度和绿色的情怀,在新时代能源革命的征途上,他们以塔筒为笔,以担当为墨,以追风逐电的豪情,继续书写着属于甘肃建投的风光故事。

通讯员:王保权

来源

作者

发布日期

2025年04月10日

点击量

0

推荐新闻